研学旅行 让德育教育动起来
前往大屠杀纪念馆向死难者敬献花环
在南大校园感受百年名校的魅力
南京古城墙下寻找历史的足迹
雨花台缅怀先烈 □记者 华雪根 摄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把课堂搬出学校,让学生走出象牙塔,走出较为封闭的学习和生活圈子,去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作为苏州市首批“研学旅行示范学校”和相城区唯一研学旅行试点学校,近年来,东桥中学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相关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德育需要接受经典学生走进鲁迅故乡品味古城风情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东桥中学校领导认识到,学校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仅仅靠死读书,或者单以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生,是远远不够的。虽然教育部门一直强调要“以德为首”,但真正涉及到实施,却往往因为缺乏实实在在的抓手、缺乏客观的评价体系,导致无功而返。德育需要传承,需要接受经典,但更需要接受实践的考验。不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品德的提升,都需要努力创设情境,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实践与体验中感悟。近年来,研学旅行的出现和逐步推广,为该校的德育教育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研学旅行并不是仅仅带着学生到处旅游,该校始终秉持“实践德育”的理念,并将“创设情境,自主体验,自我感悟,内化提升”作为德育培养标准,将“研学旅行”纳入实践德育体系,并将礼仪教育、弯腰工程、社区实践、研学旅行作为学校德育培养的“四大支柱”,逐步形成学校的特色德育。
第一次研学旅行活动地点是绍兴,因为那里是鲁迅先生的故乡,而鲁迅先生的作品入选中学课本的篇目很多,并且这些文章中对故乡的描写都很传神。到这样的地方研学旅行,学校的初衷就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到达绍兴后,学生们首先参观了鲁迅故里的三味书屋、鲁迅祖屋、鲁迅故居、百草园等景点,走进了鲁迅的生活,品味鲁迅笔下的古城风情。接着,研学团又参观了手工酒厂,了解了绍兴酒的酿造工序和绍兴酒文化。在绍兴酒厂,学生还表演了课本剧《孔乙己》,“温两碗酒,来一碟茴香豆”,孔乙己排出了九文大钱。在那样的场景里,学生的表演也容易“入戏”,这样经典的动作和台词,也获得了满堂彩。之后,学生们还赴书法圣地兰亭,亲身感受《兰亭集序》中古人的曲水流觞,尽情享受茂林修竹的恬静优美。最后,大家又一起走进了大禹陵,重读夏朝皇族的历史,重温华夏民族的文化。
跟着课本去旅行中山陵里感受伟人人格和不朽精神
绍兴之行让师生收获颇丰,于是,校领导开始部署第二次研学旅行。
在广泛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这次学校选择的是南京,该校保留了跟着“课本去旅行”的特色,同时增加了励志元素,让学生通过参观和学习,在增长自己的知识和见闻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强国之志,让学生能通过这样的活动进一步提升学习欲望,争做优秀中学生,共同构筑中国梦。
首先,大家参观了中山陵,这是在初一学生刚学习了《巍巍中山陵》这篇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参观国父的陵寝,体会中山陵的巍巍气势,感受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和不朽精神。
接下来参观的是大屠杀纪念馆,那里记录的是中华民族的一段屈辱史,更是激励现代人自立强国的最好教材。在大屠杀纪念馆,学生怀着悲愤的心情,打出“勿忘国耻,发奋图强,共同追求中国梦”的条幅,并将自制的花环放置成奥运五环的形状,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对和平的渴望,盼望五大洲心手相连、共同前进的情怀。同时,这也激发了学生自立、自强,建设强大祖国的理想和追求。
接下来,学生来到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这里记载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志士和先贤,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动人故事。学生们打出“缅怀先烈,珍惜现在,争做优秀中学生”的条幅,在纪念碑前肃立默哀,他们绕墓碑一周,并将自制的纸花献到“忠魂亭”前。学生们通过研学旅行之前的前期学习和讲解员的现场解说,更深入地理解了先贤们为追求理想而所做的一切,也更增强了学生珍惜现在、创造更美好未来的愿望。
在南京期间,学生们还参观了南京大学鼓楼校区,那里是南京大学的起源地。幽静的环境中渗透出的深厚的文化氛围,使学生深切感受到这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的风采。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南京大学在各历史阶段都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这也激励着东桥中学的学子树立远大的理想,用南大精神不断鼓励自己,以期将来用知识的力量体现自身的价值。
初一(1)班学生韩诗绮研学旅行回校后,在她的作文中这样写道:这次去南京,让我深切感受到学、玩、游三者合一的乐趣,使我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切身体验中培养了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操。
沐浴“琅琊文化”欧阳修纪念馆前诵读《醉翁亭记》
第三次的研学旅行,学校选择的是滁州,本次的研学旅行活动,学校将主题设置为“游环滁山水,品吴风汉韵”,主要突出三种元素。
一是文化元素。滁州是吴文化和汉文化交汇的地方。滁州山灵水秀,人杰地灵,势抱江淮,更因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誉满神州,其“亭文化”“醉翁文化”“琅琊文化”,无不显现出浓郁的吴文化特色;朱元璋起兵濠州,南略定远,最后兵驻滁州,成就了一番伟业,所以,滁州作为大明文化的源头,彰显汉文化的特色。学校希望通过这次研学旅行活动,让从小就在吴文化熏陶之下的苏州学子,能够通过对两地文化的对比和鉴赏,加强文化浸润,提升文化修养。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篇文章:研学旅行 让德育教育动起来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旅图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邮箱724868242@qq.com。![]() |
一间颜值爆棚的“小鲜肉 |
旅行是一剂功能性特别持久的精神药品,属于治愈系。不过这些年它也遇到一些 [详细] |
![]() |
成都美食篇:推荐10家成 |
今天小编给大家来个重口味, 脑!花! 它在四川厨子手里可以烧、烤、焖、煮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