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近13%博物馆或无法重开 私立博物馆在挣扎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博物馆协会先后发布研究报告称,全球90%的博物馆都曾经或依然关闭,有近13%的博物馆可能无法重新开放。
与国有博物馆相比,私立博物馆在疫情之中更为脆弱。记者走访了三家北京的私立博物馆,它们都面临着现实难题,也都期盼着重新开张后能缓解生存压力。
古陶文明博物馆:非盈利机构难以申请减免房租
古陶文明博物馆馆长董瑞披了件薄围巾,带记者走进位于地下的主展室,虽是盛夏,这里却有些阴凉。她的爱人、同时也是博物馆创始人的路东之在2011年不幸离世,从那以后,董瑞便独力支撑着。
“我们没有钱,也不太会赚钱。”1997年,古陶文明博物馆开馆时,是新中国首批民办博物馆之一。但从那开始,这个博物馆就没有实现过收支平衡。博物馆是丈夫的毕生所爱,藏品也是国内同领域最有价值。无论是彩陶、封泥还是瓦当,这里都有备受业界推崇的研究成果,它们始终吸引着国内外的专业学者。但董瑞也坦言,古陶距离普通人太远。门票50元,但是每年参观人数只有不到一万人。生存的压力,一刻不停地压在董瑞肩上。
“路先生为了这个馆耗尽心力,不仅是藏品,还有设计、装饰,连墙上的画、文字、诗作,都是他费心完成。这二十多年,除了展品更换过,别的都没动过,已经很旧了,也没钱弄。我能做的,就是努力让博物馆活着。”
疫情让有限的门票收入,在近四个月彻底归零。董瑞说,现在就面临着随时闭馆的危险。有限的雇员,人力成本压到最低,很多事情需要志愿者帮助。房租是最大的压力源。古陶文明博物馆一直租用场馆,疫情期间,董瑞曾经申请中小微企业房租减免。但是,相关人士认为博物馆属于“非盈利机构”,不属于“企业”,不予减免。
除了节流,董瑞也想过开源。在馆内做体验活动、出去办临时展览、进校园讲课、开发文创产品。她说自己不太会经营,也请不起懂得经营的人。这种随时都可能“死”的状态,让她焦虑和茫然。
北京一共20多家私立博物馆,不是每个都光鲜且富足。2017年,馆庆20周年之际,董瑞牵头,成立了北京博物馆学会非国有博物馆的专业委员会议,“当时就探讨过生存问题。”董瑞低头,轻轻叹了口气。
老爷车博物馆:想让车活着 就得花钱保养
位于怀柔区杨宋镇的北京老爷车博物馆,是距离城区较远的私立博物馆。馆长雒文有,打开鲜艳的红色铁门,把记者领进大院。院内还保留着国庆70周年专题展览的宣传画,而博物馆从疫情开始,也一直没有开放。据最新消息,这里正在为重新开放向各级主管部门报备。
和古陶文明博物馆相比,老爷车博物馆要大得多,占地面积约10亩。“我也是,怎么说,算颠沛流离吧。”当初满北京城搬家的经历,雒文有不堪回首。亦庄、京密路旁、姚家园,这些地方,每次一有大型展厅开业,都会盛情邀请雒文有带着老爷车入驻。等展厅红火了,就把老爷车往地下室“请”。“我也知道是这个命运,但是没办法。”
幸运的是,在朋友的帮助下,2005年,雒文有终于在怀柔扎下了根,买了地,办起了现在的博物馆。和董瑞相比,雒文有没有租金的压力。但创办博物馆,四处收集购置几百辆老爷车,也耗尽了他的积蓄。65岁的雒文有跟车打了大半辈子交道,开车、修车、当过赛车手。他也很早就“下海”,靠汽车业务挣到了钱。对老爷车的热爱,让他在1998年变卖了所有企业,全身心投入到老爷车收藏和展览当中。“除了做生意挣的钱,我和爱人两个家族的钱,我也都借了个遍。”
维持老爷车博物馆运行的人力和水电成本,每年大约30万元。门票50元,散客和旅游团客流各占一半。为了增加收入,雒文有也办活动,参加影视剧拍摄,想方设法增加收入。可疫情一来,这些都停了。博物馆关闭,水电可以停,员工可以休息,但车还是得照顾。“我每年大部分资金投入,都在车辆养护上。”收入刨去30万的人力水电成本,剩下的钱,雒文有几乎全部用来保养车了。
“大家可能觉得老爷车,放那儿就行了,但在国际上,只有能开的老爷车才被认可。”在偌大的展室里,上百辆各个年代的老爷车,都被支架微微抬离地面,雒文有说,这是减少老爷车悬挂、轮胎负重的专业方式,“我这里的每辆车,不管是老奔驰还是老红旗,都随时可以发动、开走。”要达到这种效果,就必须日常养护。换胎、上油这种小活儿,为了省钱,雒文有亲力亲为。但是像补漆这种大活儿,就必须去外面花钱了。“补什么漆,是看收入,最近盈余多一点,就补点好的,盈余少了,将就将就。”艰辛独自品尝,但每次听到老爷车发动机又发出浑厚的声响,幸福感油然而生。
雒文有可以用轻松的方式挣大钱,比如出售老爷车,也确实有藏家这么做。但他摇摇头,“我不卖,如果有合适的,可以交换,但是不卖。这是历史,尤其是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我亲身经历过的、让我自豪的历史。这历史,没法卖。”
皮影艺术博物馆:一个人让皮影戏活着传承
崔永平皮影艺术博物馆,2004年开馆,坐落在通州区马驹桥镇一个居民小区内。
已故创始人崔永平是北京皮影西派传人,曾在北京皮影剧团担任艺术主任。其遗孀王淑琴也曾是北京皮影剧团的演员,现在是博物馆的馆长、唯一员工和演员。记者到访这天,王淑琴正好在家里会客,客人也不是外人,正是当年剧团的老同事,“北京皮影,现在真正还能唱能演的,也就我们这几个老太太了。”
在上周,皮影艺术博物馆刚刚恢复开放,但是参观者寥寥。“嗨,一年也就几百个人,习惯了。”聊起丈夫、皮影和博物馆的往事,年逾古稀的王淑琴眼眶湿润,“我俩八十年代去外国演出,看到德国居然有皮影博物馆,咱中国自己却没有,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崔先生是抱着脑梗的病痛,创办了这个馆。”多亏了崔先生早下决断,卖了城里的房,找到马驹桥这个当年偏僻又便宜的地方,买下房。如今既是住所也是展室,生存压力不大。唯一的问题是,皮影艺术本身越来越不受关注。
“我呢,现在就得让这些个皮影,还能继续动起来,活着传承。”在幕布后,王淑琴一个人,表演起皮影戏。原本僵直的皮影,一到老人手里,立刻鲜活起来,随着皮影人物上下翻飞,王淑琴的脸上也恢复了神采。
专家建议:想生存 博物馆得摆脱保守思维
“据我了解,喜欢收藏、办博物馆的人,不仅喜欢老物件,思维还都比较保守。”收藏专家季涛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的私立博物馆,主要分两类,民营企业主办和收藏家主办。“博物馆是不挣钱的,不管是企业还是大收藏家,都是赔钱在办,但他们赔得起。”
而对经济实力一般的私立博物馆来说,想要生存,就一定要摆脱保守思维。“这不光是疫情的问题,而是常态的问题。我知道很多私立博物馆不愿意改变,不想接受新的、互联网的思维。但是,只有发出声音,让更多人知道,让更多可能感兴趣的人知道,才能引发关注。”季涛还表示,通过交流、借展等方式,让博物馆的藏品推陈出新,可以吸引更多的参观客流,“以北京、上海这种大都市现在的文化氛围,好的展览,人们是愿意排队、花高价去欣赏的。”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旅图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邮箱724868242@qq.com。文旅3.0时代 杭州湾融创 | |
融创文旅正在探索一种覆盖全时、全季、全龄、全景的品质文旅发展新模式,为 [详细] |
青岛进入雷电高发期 这 | |
进入主汛期,强对流天气频繁,并常伴有雷电发生,雷电灾害属于突发性自然灾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