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姑苏区扶持技艺传承创新 构建非遗“活态保护”新平台
□苏报记者 胡毓菁 苏报通讯员 朱丹
法国当地时间7月1日晚,来自中国苏州的新编舞台版昆曲《浮生六记》在巴黎首演。这是《浮生六记》的首次海外巡演。近300位法国观众随着剧中人物情感的起承转合,感受着“昆曲”这一世界级非遗项目独特的魅力。7月5日至9日,该剧又作为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聚焦中国”推荐剧目在阿维尼翁戏剧节连演5场,座无虚席。“昆曲这一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无穷,超越了国界。”主演沈国芳面对现场大批法国观众感慨万分。
文化是姑苏区发展的根基所在、魅力所在、优势所在。近年来,姑苏区加快建设文化强区步伐,积极推动区域文化高质量发展,做实做亮历史文化名城之“核”。非遗保护作为古城活态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在有形与无形中彰显出“核”的魅力和活力。《浮生六记》堪称是姑苏区开拓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文创等融合的一次积极探索。根据最新出台的《姑苏区非遗文化人才培育实施意见(试行)》,今后,像《浮生六记》这样的非遗文创项目,将获得更多来自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部分非遗项目濒危传承保护关键在“人”
今年96岁的张金男是姑苏区非遗项目“骆驼担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观前街玄妙观那里曾经展示过一副骆驼担,它的竹制部分是我花了2个多月的时间做的。”为了给自己留个念想,多年前,老人还特意做了一副1∶3缩小版的骆驼担留在家里。“现在,传统骆驼担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我年纪大了,也无力开发新的竹制产品。”张金男的骆驼担制作技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现状。
古城姑苏,遍地珠玑。姑苏区非遗资源涵盖种类全、项目级别高,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截至目前,姑苏区本级共有7大类7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国家和省、市、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其中,世界级1项、国家级2项、省级8项、市级17项、区级44项,形成5级非遗保护名录体系。同时,姑苏区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69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3人、市级16人、区级49人,均位于全市前列。
非遗保护是古城活态保护的一个关键要素。然而,非遗项目传承人才短缺、部分非遗项目濒危等问题在当前日益突显。来自姑苏区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度姑苏区非遗各类项目从业人员总数仅400余人,非遗产品年产值在5300万元。各门类作品以时令性产品居多,非遗项目文创作品较少,传承人群体逐渐萎缩。“非遗传承保护关键在‘人’,非遗文化人才培育刻不容缓。”姑苏区教育体育和文化旅游委员会副主任郑云说。
人才培育政策扶持首推奖励办法引领发展
非遗项目是一种活态文化,其传承与发展都离不开“人”这一存续关键因素。姑苏区积极思考与实践,努力寻求破解之路。经广泛征求非遗传承人及非遗项目保护单位意见后,今年6月12日,姑苏区正式印发《姑苏区非遗文化人才培育实施意见(试行)》,明确了一系列针对非遗文化人才培养与非遗项目保护的政策扶持。
据姑苏区教育体育和文化旅游委员会文化处处长徐词介绍,《实施意见》是苏州市首个县区一级拟定的专门针对非遗人才,特别是对“非二代”技艺传承创新给予扶持与奖励的一个办法,为姑苏区今后的非遗人才工作起到引领作用。《实施意见》立足姑苏区实际,共5章18条,从传承人才培育、生产性保护开发、发展环境营造等三个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和引导。其中,“传承人才培育”侧重对传承人履行传承责任进行专项补助,明确新入选国家级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将给予最高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同时,鼓励濒危项目传承人带徒授艺,并对传承人考核和带徒授艺提出了规范要求。“生产性保护开发”侧重于鼓励支持非遗传承人、文创产业人才及相关企业、研发设计机构等社会力量,开展非遗项目的研发设计、展示销售、品牌推广等产业化活动。“发展环境营造”侧重于鼓励传承人、保护单位、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非遗传习普及、参加各类正规渠道的“走出去”活动。
此次推出的《实施意见》,主要对象是入选姑苏区名录的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强调培养与培育,突出考评和退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同时,支持非遗传承人、文创产业人才及社会力量开展文创活动,支持非遗文创产业特色园区建设。“《实施意见》鼓励支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运用非遗技艺,开展非遗项目作品的创新创意设计、展示销售、品牌推广。优秀的非遗研发项目,还将有5万元至10万元不等的项目扶持奖励,这真正体现了政府对非遗传承的扶持,让我对非遗技艺的发展充满信心。”剪刻纸艺人吴永林说。发绣技艺传承人周莹华与缂丝技艺传承人陈文在得知《实施意见》出台后,也欢欣鼓舞。她们表示,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不仅需要传承人的闭门制作,更需要让作品和技艺“走出去”。“《实施意见》为大家搭建了一座桥梁,鼓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组织开展非遗传习普及活动,还支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通过各类政府渠道,赴国内外进行展览交流活动,进一步扩大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周莹华说。
凝聚力量搭建平台“非遗新动力”释放价值优势
六月的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清风徐来,荷香四溢。一场姑苏区“夏日荷荷”非遗文创作品展,展示着传统和现代融汇的“最姑苏慢生活”。苏州灯彩、苏绣、核雕、制扇、缂丝、剪刻纸、发绣、牙雕、金银细工和琥珀雕刻等50余件非遗文创作品,让参观者感受着吴地优雅精致的生活实景。“这些作品真是精致到无可挑剔,每一件都是美的代言。”参观者陈玉蔚拿着手机一阵猛拍。
非遗传承核心在于代表性传承人,发展环境营造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姑苏区十分重视非遗发展平台的搭建,加强资源整合,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相关机构组织为非遗文化发展营造良好环境。2018年,姑苏区以人文积淀深厚的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为载体,倾力打造“非遗新动力”文化交流基地。一方面,姑苏区把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代表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起来,成立非遗保护联合会,搭建集文化展示、联谊交友、人才交流、创业服务、教育培训、议政建言、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台,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提供更加多元的服务。另一方面,姑苏区以文创项目展示、文化活动体验、文化传承交流、文创产业发展等形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一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群体建立文化家园,让他们有地可聚、有力可出、有求可诉,充分挖掘和释放他们的知识价值和专业优势。一年来,以“非遗新动力”为主体举办的“年画回归春节”桃花坞木刻年画创意展、“年味姑苏”非遗创意作品展、“见证70年”非遗主题特展得到了各界好评。目前,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已然成为姑苏非遗项目及其文创产品的集中展示平台。
“我们希望,在非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同时,产生一定的效益,使其为姑苏区经济发展服务。”姑苏区副区长、姑苏区教育体育和文化旅游委员会主任单杰表示,为了强化非遗文化的“活态保护”,姑苏区将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与推动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积极引进创意设计元素,对传统非遗项目产业化进行引导,推动各级非遗传承人及相关保护单位、研发设计机构等社会力量,采取合作、授权、独立开发等方式,开展非遗项目的作品设计研发和市场推广等生产性保护工作。“推动非遗人才自主、自治、自管,引导非遗保护联合会围绕创意设计、工艺制作、展示交流、营销推广等环节,构建非遗文化‘活态保护’综合服务平台。”单杰说。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旅图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邮箱724868242@qq.com。文旅3.0时代 杭州湾融创 | |
融创文旅正在探索一种覆盖全时、全季、全龄、全景的品质文旅发展新模式,为 [详细] |
青岛进入雷电高发期 这 | |
进入主汛期,强对流天气频繁,并常伴有雷电发生,雷电灾害属于突发性自然灾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