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木鼓猎人头”:走进中国最后一个原始村落
“翁丁”两个字,在佤语中是“云雾缠绕的地方”之意。翁丁村,这个坐落于中缅边境小城里的古村落,就藏在这样的云深之处,让每一个追寻它的人都跋山而来,在历经了长途的奔波之后,被古老的村子容纳,且用它拙朴的手,为旅人洗去一路的风尘。
云南临沧市翁丁村,这个被国家地理杂志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的地方,是一个佤族原始群居村落,生活着不到300户人家。佤族在古语中的意思是“住在山上的人”。在佤语中,“翁”意为水,“丁”意为接,翁丁,意为连接之水。翁丁村至今仍保留着完整的佤族传统。
村口的老榕树。就在见到寨门的同时,也同时被寨门、特别是大榕树上的牛头震撼,每根门柱上的牛头,特别是大榕树下悬挂着的牛头,若隐若现,神秘神奇。
原生态佤族茅草屋民居,是杆栏式竹木楼。
从大的方面分两类,一是单身成人住的屋顶很矮的单层椭圆形屋,成年未婚和孤寡中老年都住这样的房;另一种就是普遍的两层楼,楼上住人,楼下畜居。
茅草屋,自然也是当地人亲手搭建起来的。
茅草屋会分为木鼓房、撒拉房等,也都是根据功能进行的划分。
如果想要了解这个村子的故事,就一定要去拜访这里的老人,趁他们坐在门槛上抽烟斗闲聊,偷偷站在一旁听那些外人难以知晓的故事。
这是一个崇尚自然的村落,这是一个敬拜神灵的民族。村子周围数不清的树默默守护着这里世世代代的人们,他们崇拜水牛,信奉神灵,用牛头做祭,祭天祭地,祭神祭鬼。
翁丁村至今保留着男耕女织的习俗,村外大量的梯田都交给男人来打理,女人则负责家庭。在翁丁闲逛,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妇女坐在家门前织布,佤族人通常自己织布,自己制衣。妇女的红色头巾仿佛也是一种传统。图/乐途旅游网,千帆远澋
看,正抽着旱烟呢,村子里的每个人几乎都烟斗不离手。
尽管男耕女织,但这里并不存在明显的性别歧视,翁丁村每个村民基本都抽这种旱烟,女士也不例外。
村子里挂着腊肉,这是当地非常好吃的黑猪。
木鼓是佤族原始氏族祭祀用的乐鼓,以整段大树挖空而成,用木棒敲打即可发出响亮的“咚咚”声。佤族视木鼓为至高无上的通天神器,敲响木鼓,便是人与神对话的时刻。这里最重要、也最神秘的活动,都与它有关。
拉木鼓是寨子最大的仪式。佤族“拉木鼓”,就是从寨子外森林中砍伐树木,拉入寨中,制作新鼓,更换旧鼓的活动。这木鼓是佤寨的标志,佤语称“克罗儿”。在阿佤人心中是最神圣尊贵之物,甚至可以通天,与神灵和先祖沟通,正所谓佤语“生命靠水,兴旺靠木鼓”。颇为有趣的是,这木鼓还有公母之分,公鼓声音低沉母鼓声音清脆,不知是不是因为崇拜女性,母鼓还要比公鼓略大。
拉木鼓仪式开始了,魔巴端着祭祀的鸡、米、酒等物,口中念念有词在祭祀。
拉木鼓是寨子重要的仪式,活动在神秘的牛头图腾下举行。在拉木鼓前,由头人举行祭祀念咒祈祷。
“魔巴”站在“木鼓”上领唱,大家边拉边合唱《拉木鼓歌》,巴林巴林赛。年龄稍大的“魔巴”端着祭祀的鸡、米、酒等物,口中念念有词走在前面,后面紧跟的是吹奏各种乐器的老人们。而另一个“魔巴”则站在木头上,一手持挂着鸡的标枪,一手举着树枝,领唱“拉木鼓”歌。
领头的一路唱着拉木鼓歌,把新的木鼓拉进寨。拉木鼓的男女老少一边拉一边歌舞,从山上密林处把“木鼓”往村寨口拉,浩浩荡荡的队伍,一路拉一路唱。
木鼓拉进寨子,男女老少一边拉一边歌舞,木鼓”拉到村口,两排队伍又开始在村中的广场围成一个圆圈,吹起乐器跳起舞,寨里寨外的人都一起载歌载舞,欢庆“木鼓”进寨。
木鼓舞,则是佤族为神灵而跳的舞蹈,佤族木鼓舞通常被误解为敲着木鼓跳舞,其实它是佤族木鼓祭祀活动中跳的舞蹈。木鼓舞广泛流传于云南佤族村寨,最重要的是一头飘逸的长发,配合身体的扭动,极具特色。
在祭木鼓仪式中,最为惊心动魄的是“猎人头”。每到庄稼下种和收获季节,“猎头英雄”便埋伏在山路上,等到长着毛胡子的人路过,便一哄而上、手起刀落、人头落地,然后将“猎”到的人头塞进袋子里提回来,祭祀木鼓,尔后供奉在村落的人头桩上。
“猎人头”的习俗一直延续到1958年,上图是翁丁的人头桩。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lvtu128.com/chain/gonglue/2016/1103/15235.html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旅图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邮箱724868242@qq.com。地儿美人少风景好 看祖 | |
每个人都渴望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有时候因为囊中羞涩,我们不得不渴望着美 [详细] |
抛开工作去旅行 河北不 | |
有时间去旅游,抛开工作,天地间任我遨游!来看下咱河北不可错过的旅游景点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