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境 国内 城市 房产 娱乐 汽车 家居 科技 教育 财经 女性 健康 游戏 综合

山地好风景 乡亲好“钱景” 黔西南州大力推进山地旅游扶贫

http://www.lvtu128.com    2017-08-11 11:39   新闻来源:贵州日报    

  山还是那座山。

  安龙县笃山镇梨树村苏正花家世代住在情人谷天然岩石山脚下,背靠高120米、宽600米的垂直岩壁,面朝筏子河,春暖花开。

  山不仅是那座山。

  2016年,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的春风吹到笃山。以情人谷攀岩基地、溶洞群、天门、天坑为主体的“国家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在此落地生根,国际攀岩精英赛、皮划艇、山地越野车等大型赛事接踵举行,喀斯特深石山区笃山镇第一次因山扬名。

  “村里第一次来那么多人,开大会那几天,我家天天都要卖得3万元!”苏正花把自家房屋改成清萍农庄,卖水卖饭卖零食,女儿女婿和儿子媳妇一起在家帮忙。“现在来玩的人也多,每到逢年过节,我家一天要杀七八只土鸡,忙都忙不过来。”近日,苏正花告诉记者,这一年,平均每天有1000元的收入。

  万富山庄、攀岩布依农庄、山地农庄、华英鱼庄等数十家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在笃山镇涌现,从业人数达到5000多人,300多户贫困户实现“摘帽”。

  “笃山石头连成山,道路好比上青天,十村千山石漠化,一年庄稼半年吃!”从前顺口溜中唱的贫困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山地旅游,变成乡亲们的摇钱树。

  亲自经历两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的高级导游王斌说:“这是让老百姓受益的山地旅游大会。”

  黔西南州借助发展山地旅游产业,积极开发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乡村旅游,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参与到旅游产业中,引导农户把乡村旅游和生产致富相结合。目前,乡村旅游人数已占全州旅游接待人数的25%以上。

  生活在大山里的贫困人口不再单一地靠一亩三分地过活,他们通过开办农家乐、贩卖农产品、售卖手工艺品等多种形式实现脱贫,藏于深闺的银饰、绣片、背篓变成了实现他们梦想的重要经济来源和支柱,而那些依靠口耳相传、濒临失传的手艺,也在这一波的发展浪潮中得以保护传承。

  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魏小安认为,山地旅游开发是扶贫的良药,尤其是在贵州这样山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山地旅游、民族旅游、乡村旅游三种形态的叠加构成了贵州山地旅游的特点。

  两届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在黔西南州的成功举办,催生了许多以山地旅游为支撑的新兴产业和项目建设。

  贞丰县获批我省首个民族文化旅游扶贫试验区,以核心区为重点,推进交通、水利、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兴义市积极探索创建国际旅游扶贫案例区,打造以翁本村为主的适度开发案例区、百里长廊石漠化案例区、上中下纳灰案例区;义龙楼纳等15个村被列为贵州省100个省级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名单,安龙香车河村等94个村被列为贵州省10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兴义市万峰林街道上纳灰村麦子山庄总经理夏泽瑜入选全国“能人带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贞丰县纳孔村旅游扶贫合作社、册亨县冗渡镇大寨村锦绣坊秧弄民族锦绣专业合作社入选全国“合作社+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大力带动当地群众走上富裕路。

  黔西南州坚持用山地旅游引领“8+N”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推动旅游扶贫工作,已初步建成集采摘、加工、品鉴、科普、运动体验为于一体的普安世界茶文化休闲度假区;打造了以“新能源+新农业+新农村+新生活+新旅游”为特色的大秦光伏农业科技扶贫及农业观光模式;以易地搬迁扶贫、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田园观光一体化推进为特色的兴仁县薏品田园生态旅游小镇“三产融合发展”模式等,充分发挥旅游业覆盖面广、带动性强的产业优势,采取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市场运作、农民主体和社会参与等方式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以农兴旅、以旅助农,推动扶贫开发与旅游的有机融合,让贫困群众更多地分享旅游发展成果。(记者 宋洁)

[责任编辑:小路]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篇文章:山地好风景 乡亲好“钱景” 黔西南州大力推进山地旅游扶贫

  本文链接:http://www.lvtu128.com/chain/gonglue/2017/0811/29760.html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旅图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邮箱724868242@qq.com。

  • 热点新闻
  • 推荐阅读
    新闻图集
    猜你喜欢
    2016 厦门路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声明:本网部分信息转载于其他网站,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72小时内与旅图新闻网联系 客服QQ:724868242
    闽ICP备160208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