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向中外媒体展演展示“非遗”
天山网讯(记者王娜 仲兆丰摄影报道)铿锵顿挫的《玛纳斯》演唱,色彩绚丽的哈萨克族刺绣服饰,柔润拙朴的和田桑皮纸……7月30日,北京,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疆专场新闻发布会上,一批来自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惊艳了中外记者。
《玛纳斯》唱出幸福感
“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啊!可是祖先留下的史诗,仍在一代代地流传……”这是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中的诗句,53岁的江努日·图日干巴依从未想过能在国家级新闻发布会上唱给全世界听,看到中外记者为他和徒弟的演唱驻足、鼓掌时,心中满是幸福。
《玛纳斯》共有8部,描写了英雄玛纳斯和他的子孙率领家乡人民和邪恶势力斗争的故事,演唱者叫“玛纳斯奇”,能演唱三部以上的人叫“琼玛纳斯奇”。
江努日来自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从13岁时开始跟随国宝级大师居素甫·玛玛依学艺。40年来,江努日对诗文感悟不断加深,同时也看到国家对《玛纳斯》及其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一年比一年好。
克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玛纳斯)保护研究中心干部玛纳斯·吐尔地别克介绍,近年来,克州大力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成立玛纳斯保护研究中心,培养各级传承人,还与中央歌剧院共同创作了大型原创歌剧《玛纳斯》,到国内外巡演扩大影响力。
在传唱中,《玛纳斯》成为推动克州旅游业的新引擎,当地围绕这部史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吸引八方游客,江努日也在乌恰县的汽车站找到了一份保安工作。
“我现在的生活很幸福,住着宽敞舒服的安居房,有了工作,还收了一个天赋好的徒弟。”江努日说,工作之余,他用国家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补助,买服装、乐器、培养徒弟,师徒俩一起努力传唱《玛纳斯》。
绣花针下的锦绣生活
幸福感,也存在于塔城地区额敏县哈萨克族绣娘努尔达娜·阿德列汗的心中。
在新闻发布会展示区,努尔达娜身穿绣着牡丹花等图案的长裙,头戴钉着彩珠的帽子,双手分别捏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如行云流水般画几笔,一幅精美的刺绣花样就跃然板上了。
努尔达娜从小酷爱刺绣,她画的花样新巧别致,常被绣娘们拿去作为花样绣在地毯、靠垫、服饰上面,她本人也在不断创作中,成长为巧手绣娘,并将爱好发展为事业。
近年来,新疆努力推动非遗走出“深闺”,进入市场,逐步提升非遗保护、传承和弘扬水平,较好实现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抓住机遇,努尔达娜于2012年发起成立一家刺绣合作社,她负责设计和跑市场,别的绣娘负责生产。几年下来,合作社已经有了一批固定客户,产品卖到国内外,2018年实现销售额60余万元。
努尔达娜说,创业中得到政府的很多扶持,倍感幸福。2016年,她们的合作社入驻额敏县库鲁斯台民族手工刺绣市场创业孵化基地,当地政府免费提供了店面和缝纫、绣花设备,还设立民族刺绣产业发展专项基金,资助绣娘到疆外学习刺绣技艺和电子商务等。
桑皮纸焕发新活力
古老的技艺迎来新生机的同时,造福越来越多的新疆农民。和田桑皮纸传承推广人、新疆国画院秘书长魏宝山有着深刻感受。
魏宝山指着案上画在桑皮纸上的哈密瓜清晰的纹路说,和田桑皮纸自带淡淡的黄色端庄大气,质地柔韧能很好地表现物体的细节,是很多画家钟爱的画纸,但有个缺点就是贵。
和田桑皮纸的贵,源于繁琐的制作工序,包括削桑树皮、浸泡、锅煮等九道,由手工完成。随着科技的发展,桑皮纸渐渐被其它纸张取代,造纸匠人不得不转行,古老的技艺一度濒临失传。
魏宝山说,2006年,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田地区通过大力培养桑皮纸制作技艺传承人,改进生产工艺,开发桑皮纸文创产品等多方努力,让桑皮纸热销起来,给造纸匠人带来可观的收入,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习这门古老技艺。
经济导报驻北京记者邢宝华说,新疆把传承和保护非遗与增收相结合,将来一定还会取得更好成效。阿联酋中阿卫视记者艾琳娜也给新疆的非遗保护工作给予了赞美。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篇文章:新疆向中外媒体展演展示“非遗”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旅图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邮箱724868242@qq.com。2020“走红军走过的路( | |
11月07日,2020走红军走过的路徒步穿越系列活动(桂东站)暨首届康氧桂东登山 [详细] |
2020“走红军走过的路” | |
11月1日上午9点,2020走红军走过的路徒步穿越系列活动(溆浦站)开幕式在穿岩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