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百花齐放 探访贵州首个脱贫“摘帽县”赤水的富裕路
图为黎明村新貌。 刘鹏 摄
中新网贵州赤水4月26日电 题:产业百花齐放 探访贵州首个脱贫“摘帽县”赤水的富裕路
记者 刘鹏
“满意,生活越来越好了,以前吃猪肉靠自己养,现在想吃时随时买。”
贵州省赤水市两河口镇黎明村村民陈万伦在回答记者问及目前的生活时笑着如是说。已经脱贫的陈万伦近年来在村里做起了竹子和冷水养鱼产业,“我已经4年没有外出务工了,在家工作的感觉舒服多了。”
图为赤水市竹类加工企业内生产纸制品一角。 瞿宏伦 摄
赤水,为贵州省县级市,这座因中央红军“四渡赤水”而闻名的“黔北边城”与2017年10月成为中国第一批、贵州首个脱贫出列县。截至2020年3月,该市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4.6%降至0,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胜利。
记者近日走进赤水市,实地探访当地村民脱贫后生活状况以及在稳固脱贫攻坚成效和促进持续增收致富的经验做法。
距离赤水市区42公里藏在大山深处的黎明村,以前是贵州省级一类贫困村。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延科回忆说,村里唯一经济来源就是外出务工。2003年,这个地处赤水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地貌的核心区的小山村迎来发展机遇。“为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经过科学考察,依托丰富的水资源,村里决定规模种植竹子。”王延科说,十多年的种植和发展,现在的村庄被上万亩的竹林包裹其中,森林覆盖率达到94%。
“竹子的优势在于生长能力强,可以每年砍伐每年生长,同时竹笋可做成各类笋产品,竹子可用于造纸和竹编。”王延科说,2014年随着通村公路开通后,竹子、竹笋更是走出大山,卖出了好价钱。
“村口就有加工厂,一年四季可在竹林间劳作,家里的30亩竹林每年可稳定收入5万多元(人民币,下同)。”陈万伦说,村里仅靠竹产业就实现顺利脱贫。
产业发展是脱贫的根本之策,持续增收的致富之源。王延科介绍,脱贫摘帽后的黎明村顺势而为,相继发展起了冷水养鱼2400亩、猕猴桃3800亩、岩蜂蜜2400亩。同时依托地处赤水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地貌的核心区的独特优势,黎明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目前,黎明村通过组织村民用资金和土地资源入股成立了生态乡村旅游有限公司,打造了中国“丹霞第一漂”的自然生态漂流项目。村民们不仅是旅游公司的上班族,更是股东。王延科说,2019年入股旅游公司的村民每股分红5000元。
通过各类产业的集中发力,黎明村初步形成了长中短、短平快项目配套的集体经济发展格局。目前,黎明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300万元,固定资产1392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16000元。值得一提的是,黎明村利用村集体经济统一给全村村民购买了医保和养老保险。
王延科透露,黎明村正在规划建设天然矿泉水厂,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实现400万元产值。
“今日的黎明村是‘三多’村,老板多、手机多、汽车多。”王延科笑着说,在黎明村里转一转,看不到一个闲人,运输竹子的、养蜜蜂的、种猕猴桃的、开农家乐的……
产业发展百花齐放让昔日的贫困村实现华丽变身,这也是赤水市稳固脱贫攻坚的成效,促进民众持续增收致富的缩影。赤水市扶贫办主任严本涛介绍说,在产业发展上,赤水市实现每个产业都有2家以上龙头企业带动,每个农户都有二至三个主导产业支撑。目前,赤水市累计发展金钗石斛9.02万亩,带动15886名贫困民众人均年增收5000元;培育高产竹林100余万亩,带动18万竹农人均年增收4000元;发展生态水产2.02万亩,带动2276名贫困民众人均年增收2170元。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芶以勇表示,乡村产业百花齐放多渠道打通了巩固脱贫成效,促进贫困民众长期稳定增收致富,同时为实现全面小康,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完)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旅图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邮箱724868242@qq.com。跨省旅游恢复 武隆“凉 | |
八月十三日,武隆区沧沟乡大田湿地人家乡村旅游点荷塘里,游客泛舟荷叶花海 [详细] |
康定最佳旅游时间 去康 | |
川西路线是自驾游最喜欢的一条路线,而川西路线上的康定吸引了众多游客。美
[详细]
|